2008年8月6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审计标兵”评选怎么也成了投票PK
司马童

  近日,网上流传着一个帖子——《湖南的一大怪事:评选公务员标兵竟然要群众掏钱》,网友对湖南省十佳审计标兵和十佳内审标兵评选的一些做法发出了质疑(8月4日《南方都市报》)。
  从报道来看,这项评比活动恐怕很难不让公众产生“这是选标兵还是选超女”的疑问。评选结果中,该评选的领导小组的意见占30分,群众投票的票数占70分。而且,这选票不是登在报纸上,而是可以通过短信、固话、网络投票,每票都是1元。尤其令人瞠目的是,群众投票可以30票、50票地连续投,没有上限,还支持网银、支付宝。
  毫无疑问,按着群众投票发挥七成作用的“游戏规则”,这场“审计标兵”评选似乎已经注定要朝“烧钱”的方向滑行。虽然暂时排名靠前的候选人均称自己没有花钱买票、重复刷票的行为,但这显然不能完全打消排名已经大大落后者的担忧:经济发达地区的审计局有花钱买票的经济条件,但是偏远贫穷的地区则没有这个经济实力。
  为什么被公众称为“最需要实话实说”的“审计标兵”的评选,也会引入花钱投票的操作方式?我以为,期待既能搞出巨大声响、又能获得不菲进账的“名利双收”,大概才是组织策划者的真正用意所在。问题是,这样评选出来的“审计标兵”,还有多少公信度和榜样性可言?假如“花钱买选票”的行为真的成了参选者一路凯歌的“独门利器”,那就不仅仅是对审计形象的玷污,更是对政府公信力的损害了。
  由此笔者不禁想到,从去年10月1日起,国家广电总局对选秀类节目的环节设置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杜绝低俗之风。其中特别规定,禁止手机投票、电话投票和网络投票等场外谋利化投票方式。看来,类似湖南“审计标兵”这样的评选,正是有些人改头换面打擦边球的试探之举。这些投票公司的另起炉灶、另辟蹊径,显然也到了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强化监督、规范约束的时候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政府有关部门有意无意地成了投票公司策划之下的“秀”者,且还“秀”得自以为妙、不亦乐乎,实在是种很失水准、很不可爱的表现。